父子接力 做传统弓箭“守艺人”

新闻热点 2025-09-15 05:48:50 5795

  锡伯族弓箭制作技艺传承人伊陈永:

父子接力 做传统弓箭“守艺人”

  在北京中国民族博物馆,守艺人有一把来自新疆锡伯族的父接传统角弓,其内胎为竹、传统见怪不怪网内贴牛角、弓箭外贴牛筋,守艺人两端安装木质弓梢。父接据了解,传统做这把弓用材繁多,弓箭什么时候做、守艺人怎样选材都要依赖适宜的父接见怪不怪网季节和气候。

  “这是传统我父亲伊春光制作的角弓,能进入中国民族博物馆我们感到无比自豪。弓箭正是守艺人受父亲的影响,制作弓箭也成了我的父接爱好,我和弟弟经常帮着父亲一起制作弓箭。传统”伊春光的儿子伊陈永说。

  走进新疆乌鲁木齐市南湖广场伊陈永的工作室,只见墙面上挂满了各种形制的弓与箭,陈列柜里摆满了不同历史年代、不同材质的箭镞、扳指。后室是一间射箭室,伊陈永挽起一把弓箭,拉弓、射箭一气呵成,一次将箭矢射中靶心。

  56岁的伊陈永是自治区级锡伯族弓箭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,自幼他就跟随父亲、锡伯族弓箭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伊春光潜心学艺。

  “小时候娱乐项目比较少,父亲常常给我们讲历史上锡伯族英雄拿着弓箭保家卫国的故事,那时我们就用柳树条制作简易的弓箭,和小朋友比赛做游戏。”伊陈永回忆。

 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,伊陈永就跟着父亲一起选取弓箭所需的材料,冬天做弓胎、春天加工动物犄角、夏天加工牛筋、秋天把所有材料加工完,再用动物胶把它们组合起来,还要制作弓袋、箭袋、扳指、护臂等辅具,全部加起来有百余道工序。此后还要进行校弓、驯弓等工序,一套完整的锡伯族弓箭才算制作完成。

  父亲对弓箭的钻研精神激励着伊陈永,他经常进行田野调查、拜访族里的老人,通过查阅《天工开物》《考工记》等与弓箭相关的典籍,整理与弓箭有关的资料。伊陈永还利用出差和考察的机会收集国内外不同的弓箭。他认为,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射箭历史,对研究我国传统弓箭文化有重要参考价值,对完善锡伯族弓箭制作技艺也有帮助。

  历时30多年,伊陈永已经记不清自己制作了多少把弓箭,他的产品也销售到俄罗斯、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。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弓箭文化,伊春光、伊陈永父子先后创办锡力旦弓箭制作社、乌鲁木齐锡力旦民族传统科技文化研究中心等研究推广机构,并注册了“锡力旦”“嘎善宝”等商标,申请了6项国家专利和9个作品版权。

  近年来,伊陈永前后收徒弟和学员30多人,并积极推广传统射箭运动。2024年,他的两名“90后”徒弟张道直、木拉提以及大儿子伊赢登共同组建“锡力旦”射箭队,前往哈萨克斯坦参加第五届世界游牧民族运动会步射比赛,向世界宣传推广中华传统弓箭文化。

  “非遗传承需要创新,这些年,我们也在建设和完善集射艺文化展示、民俗体验等于一体的中华传统射艺文化博览园,让更多人了解我国璀璨的弓箭历史、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。”伊陈永说。(本报实习记者 王思超)

[ 责编:金昱希 ]
本文地址:http://gansu.mk588.com/news/10c4499945.html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全站热门

广东思政教育打破学段壁垒 构建全链条一体化育人体系

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

绘就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的美好画卷

【致敬劳动者】工程验收

欧盟,请放下你的矛盾与纠结

友情链接